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、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、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、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、电台节目莉英谈《深》节目主持人、专栏作家
近十年,一场体内的“烽火连天”性疾病正在都市中蔓延,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被此病盯上了,也是束手无策,此病正是“红斑狼疮”。
Ida就是受尽红斑狼疮这个病的困扰,由朋友介绍前来求诊。
Ida说:“谭博士你好,在现代医学里,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,从中医角度如何看红斑狼疮?”
我答:“在中医来看,它没有固定的病名,但根据其发热、出疹、关节痛、内脏损害等表现,可归属于“阴阳毒”、“蝴蝶丹”、“日晒疮”、“虚劳”等范畴。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体内部突然“烽火连天”。这场大火的根源,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
1.先天不足(体质基础):好比有些人天生“底子”比较热,或肝肾阴精不足,像干柴一样,容易一点就着。
2.外感邪毒(诱发因素):最重要的就是“暑热”和“火毒”。强烈的阳光照射(日晒),在中医角度来看就是强烈的“热毒”,很容易点燃体内的伏火,诱发或加重病情。
3.内部失调(持续因素):长期的压力、劳累、情绪波动,会导致身体“阴阳气血”失调,如同不断给体内的火堆添柴,让烽火烧个不停。
这场“大火”会灼伤人体的阴液(身体里滋润、冷却的物质),耗损正气(身体的防御和修复能力),并产生“瘀血”(血液运行不畅)和“水湿”(体液代谢障碍),从而引发皮肤、关节、肾脏、心脏等全身各处的复杂症状。”
Ida续问:“有的患者发病时跟我的情况不同,这个又怎样理解呢?”
我答:“我们会先辨证分型,病症总括来说三大分型,先辨清“火势”与“虚实”。
中医治疗的核心是“辨证论治”,即根据身体当前的状态来针对性治疗。对于红斑狼疮,常见有三种主要类型:
分型:主要表现。
1.热毒炽盛型(急性发作期)
高烧不退,面部蝶形红斑鲜艳,关节红肿疼痛,烦躁口渴,甚至神昏,舌红苔黄 “大火熊熊”——身体正爆发一场大火。
2.阴虚内热型(缓解与活动期交替)
低热或午后潮热,红斑色暗红或不鲜,口干咽燥,手足心热,盗汗(夜间睡觉出汗),耳鸣,腰膝酸软,舌红少苔 “余火未清,津液已伤”——大火过后,体内仍有余热,且水分不足。
3.瘀血阻络型(慢性期与器官损害)
红斑色暗,或色素沉着,关节疼痛如针刺,位置固定,面色晦暗,毛发脱落,可能伴有月经不调,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“战后战场,交通阻塞”——战火过后,战场(身体)一片狼藉,道路(血管经络)不通。”
Ida点头说:“对,我每次发病就是按这程序进行,但又束手无策,今年发病更见频密,谭博士你可以怎样治疗这个病?”
我答:“我建议针灸治疗,从而获得疏通与调节的双重奏。
针灸治疗主要作用是调节整体平衡、疏通经络、缓解症状。
·核心穴位:
·曲池、合谷、血海:这是治疗皮肤问题的“黄金组合”。能清泻血热,祛风止痒,帮助消退红斑。
·足三里、三阴交:这是强壮要穴。能健脾补气,滋养肝脾肾三脏的阴液,增强身体的根本(扶正)。
·肾俞、太溪:针对肾脏损害。能补益肾精,加强肾脏功能。
·特色疗法:
·刺络放血:对于急性期的“热毒炽盛”,可在大椎穴(第七颈椎下)点刺放出微量血,能迅速泻热,好比给高压锅放气。
·艾灸:对于以虚寒表现为主、特别怕冷、疲劳的患者,可温和艾灸关元、足三里等穴,以温阳益气,但热毒盛时绝对禁用。
重要提醒:针灸治疗的同时会按个别案例配合内服中药,务必由专业医师操作,并与你的主治医师沟通后进行。”
Ida问:“有没有一些独特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?”
我答:“除了遵医嘱复诊和服药,生活调养是决定病情稳定的关键。
1.防晒,不仅是防晒伤:
中医认为(暑热动火),紫外线是重要的(热毒)来源。防晒是终身功课,应使用物理防晒(伞、帽、长袖衣)为主。
2.饮食(灭火)而非(添火):
·多吃:滋阴清热的食物,如: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豆浆、鸭肉、桑葚、悉尼等。
·严格独特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。
忌口:羊肉、韭菜、辣椒、花椒、榴莲、荔枝等温燥发物,如同火上浇油,务必避免。
·慎用补品:人参、鹿茸、黄芪等温补药材,可能刺激免疫,加重病情,切勿自行服用。
3.管理情绪,避免“五志化火”:
中医认为,过度的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都会化成内火。尤其是愤怒和焦虑,最易引动肝火,使病情反复。练习静坐、听纾缓音乐、与人倾诉,皆为重要。
4.规律作息,收藏阴精:熬夜最伤阴。晚上11点前入睡,是身体滋养阴液的最佳时刻。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,是控制病情的基石。
5.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:外感病菌和身体过度透支,都会大量消耗(正气),给病邪可乘之机,诱发疾病活动。
总结而言,中医治疗红斑狼疮,是一场“标本兼治”的持久战。我们一方面用中药和针灸直接对付病邪(治标),另一方面通过调养来巩固身体的根本(治本)。目标是扑灭体内的“烽火”,并建立起坚固的“城墙”,让身体达到一个稳定、平衡的状态,从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。希望这样讲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疾病。”
Ida点头微笑说:“涨知识了!”
暂无读者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