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,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,曾担任《香港经济日报》旗下《投资理财周刊》执行编辑。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《让你富起来》,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《逆市淘金》。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(CFP)。
2024年9月24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证监会,以及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几位主要负责人,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,公布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,包括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、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、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等等。
我当时形容,这是中国版或具中国特色的QE(Quantitative Easing,量化宽松货币政策),也是市场引颈以待的“放水”行动。
前日当超强飓风桦加沙正面吹袭中港台的时候(其实,桦加沙除了袭港之外,台湾和大陆广东沿岸也受到桦加沙不同程度的侵袭),这个中国版的QE刚好满一周年。
去年这个时候,我在本栏写过一篇题为《中国版QE威力惊人》的品评,特别指出,所谓的中国版QE,主要体现在两项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。当时我是这样说的:
“第一项工具是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。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证券、基金和保险公司(由证监会、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规则来确定),可以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、股票ETF、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,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、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,但套取的资金只能用来买股票。
首期的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(人民币.下同),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,即是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,甚至第三个5000亿元。
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、增持再贷款。该工具是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,利率只是1.75厘,但只限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,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。同样地,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,可以再来3000亿,甚至再3000亿元。
我曾经指出,最具中国特色的,就是以额度来调节这些政策的力度。再者,这些措施的精准度颇高,因为主要就是要提振股市,但在刺激股市上升之余,又不会增加货币供应,因为那些钱是用资产抵押而借出来的。
既然中证监的大方向是鼓励和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,因此,可以预期,只要是优质的公司,加上市值偏低,未来股价将会有更大机会上升。
另外,我在早前的品评中也指出了,自从中央提出‘新质生产力’的概念之后,科技股就迎来了‘第二春’,只不过,这个‘春天’仍未得到雨露的‘滋润’,所以一直只流于空想。但这一回资金来了,我相信,科技股的‘第二春’就在眼前了!”
上证指数过去一年升35%
对照近期中港两地股市的表现,大家都应该相信,这个中国版的QE,确实在发挥作用了,而科技股的“第二春”也正在萌芽了。首先,内地股市最主要指标之一的上证综合指数,在这一年间上升了35%。如果以市值计,更上升了50%,因为多了很多股票上市。
至于国企指数和恒生指数,不约而同都上升了40%。个别股票方面,最具代表性的股王兼科技股龙头腾讯(00700),过去一年更上升了63%。大市成交方面,更由当年的每日1000亿元左右,稳定地升至2000亿元以上,个别日子更逾3000亿元,可见市场确实受到刺激,投资者也积极入市。
盈富每日都打入十大活跃榜
此外,我想特别指出一点,过去一年,无论股市升跌,我留意到,作为亚洲最大、交投最活跃的ETF盈富基金(02800),每日都会打入最活跃股票榜的首五位,有时更是首位或第二位。
而且,这主要是“北水”的所为。原因何在?我有理由相信,正正因为持有这些优质的ETF,就可以用来抵押,套现的资金再买内地A股。因此,盈富基金是北水其中一个主要吸纳对象。
当然,科技股也是北水扫货的主要对象。我相信,只要这些优质的科技股升至某一个临界点,就能吸引外资加入(准确来说是“迫使”外资也要追入,为免跑输大市)。最新消息就是女股神Catherine Wood(人称木头姐)旗下的方舟投资也重新买入阿里巴巴(09988)和百度(09888)等科技股,这算是一个讯号。
明显地,这个宏观形势已经形成了,而“慢牛”是国家最想见到的结果,因为中央政府清楚知道,一个有效率的股票市场,对于重振经济可以起到很大作用,而当中最重要就是集资和财富效应。
但我要强调,内地需要的是一个健康有序的股票市场,而不是一窝蜂作短线买卖的市场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内地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已经不断提高,即是说,投资者的盲目程度已经有改善(当然未算完全成熟)。
早前也曾传出,内地有意加强股市的监控(近一年开户炒股的数目大增),以防股市过热。暂时来说,我是不太担心的,因为经过多年来的“磨合”,内地监管机构与投资者的互动(角力?)已经有点“默契”了(“国家”知道股民想赚钱,而股民也要知道“国家”的底线),今次的升市明显是较象样的,而且可以再延续一段长时间呢!
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
暂无读者评论!